文化聚能,同心战“疫” | 萍乡市文化馆邀您走进多彩非遗(二十八)萍乡渔鼓
发布时间:Apr 4, 2020 | 作者:
渔鼓又称道筒、竹琴。是一种流行于湖北、湖南、山东、广西等地区的汉族乐器,常用于戏曲表演。宋代已出现。渔鼓历史悠久,可以上溯至唐代的“道情”,也就是道士们传道或者化募时所叙述的道家之事和道家之情。他们叙情的方式就是打渔鼓,唱道歌,所以“打渔鼓,唱道歌”是连起来说的。后来,“道情”为民间艺人所习用,宗教内容便渐趋淡化,改唱民间故事、神话传说和英雄故事,“道情、唱歌”的方式也演变为一种说唱的艺术形式。
到了元代,渔鼓已广为传唱。明清时期,渔鼓已形成了“有板有眼”的完整唱腔。著名爱国思想家王船山(衡阳人)就作过《愚古词》(愚古即渔鼓)二十七首。作者记有“晓风残月,一板一槌,亦自使逍遥自在”(《船山遗书》第六十四册)之句。从此,渔鼓道情便由宣扬道教出世思想的工具完全过渡为富有娱乐性、知识性的民间说唱艺术。
- 上一篇: 清明时节雨纷纷,春燕返巢又“艺”春
- 下一篇: 抗击疫情,萍乡市文化馆在行动(二十六)手工技艺篇(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