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景区景点>详情页

杨岐山景区

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

景点观光综合排名4

杨岐山古称翁陵山、漉山,海拔约1000米,位于江西省萍乡市上栗县境内,距县城25公里,是一个以优美的自然景观为外延,以丰厚的人文景观为内涵,构成融自然风光和宗教文化为一体的重点风景名胜区,已成立杨岐山风景区、杨岐山风景管理处。
3170 3 1

交通指南

杨岐山风景名胜区位于江西省萍乡市上栗县中部,规划面积57.2平方公里,距萍乡城区10公里、长沙100公里、南昌240公里,319国道、沪昆高速、昌栗高速、长南杭高铁擦境而过,区际交通和区位条件十分优越。

开放时间

全天开放
景点详情
  • 杨岐山景区
  • 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
  • 免费
  • 萍乡市上栗县
  • 瑶金山寺
  • 8:30-16:30
  • 四季
景区概况 杨岐山位于江西省萍乡市上栗县境内,杨岐山是一个庞大的山脉,整个山脉覆盖杨岐乡、长平乡、鸡冠山乡等行政范围,主峰在杨岐乡境内,主峰由福、禄、寿、喜、靠山五峰组成,有狐仙峰(福)、骑龙峰(禄)、寿桃峰下的杨岐寺(寿)及万人峰(喜)和狮子卜(靠山)等景点,主峰距县城25公里,是以丰厚的人文景观为内涵,构成融自然风光和宗教文化为一体的省级重点风景名胜区。2014年5月升级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17年3月被国务院认定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杨岐普通寺原名“广利禅寺”,创建于盛唐时期,距今已经有一千二百余年的历史,为杨岐佛教开山祖乘广禅师主持建造。杨歧山也为杨岐山,最早通史记载为杨岐山,改革开放后,"岐"与"歧"字官方相互通用。 杨岐山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富,是禅宗杨岐宗的发源地,同时,也是栗水河和萍水河的主要源头,应该说她是上栗人民的母亲山。一直以来,杨岐山优美的自然环境和深厚的人文资源得到重视和保护,1995年即被省政府公布为第一批省级风景名胜区。景区下辖杨岐普通寺、孽龙洞、凤鸣湖和九龙洞四大核心景区,规划面积57.2平方公里,以禅宗古刹、岩溶景观和自然生态为特色。 景区特点 杨岐山层峦叠翠,山势嵯峨,四时秀色,气候宜人,素有“杨岐二十四景”之称。杨岐山以峰峦之旖旎,溪涧之蜿蜒,岩石之突兀,云雾之缠绕,岚光之掩映,成为古今游人的慕游之处。 杨岐山山势蜿蜓跌宕,林木蔚然深秀。张口岭、万仞峰、龙峰如笔架横亘,张口岭雄居中央,宛如雄狮昂首,张口滚球,万仞峰、龙峰护卫其侧。万仞峰高峰冲列,陡峭崎岖;龙峰盘旋夭矫,势若游龙。从张口岭远眺,丘陵起伏,阡陌纵横,村落如星,栗水似带,百里风光,尽收眼底;回望“万杉窝”,一片密密匝匝的杉林,遮荫蔽日,雾气氤氲。 历史悠久 杨岐山地势扼要,古代关卡很多。位于寒婆岭的“寒婆关”、黄泥坳的“同庆关”、关上村境内的“案山关”,统称为“杨岐三关”,案山关两峰高耸,左右并峙,中平如案,前人曾有《案山关诗》写道:“楚界连吴界,前山复后山。升平风日好,云影漾空关”。 杨岐的历史悠久,古迹颇多,风景秀丽,气候宜人,享有盛名。据有关史料记载,早在唐朝时期这里就创建了杨岐寺,是佛教禅宗“五家七宗”临济杨岐禅宗的发源地。杨岐禅宗在中国佛教史上享有着崇高的地位和深远影响,并远传日本。在古代农民革命战争中和我国近代史上,杨岐山也是个光芒四射的红色根据地。它是一座革命的山,案山关上热血洒尽烈士忠魂,是值得人们永远纪念的,又是一座旅游的名山。 杨岐山风景旅游区景点有:杨岐普通寺、孽龙洞、唐碑、唐塔、唐柏、狮子口、千丘田、寒婆岩、子午泉、案山关、铁笼关虎、何仙庙、万安寺、方竹林等。该景区风景秀丽、气候宜人,它以峰峦之巍峨,溪流之蜿蜒,岩石之突兀,山洞之幽深。 杨岐普通寺 基本介绍 杨岐寺原名广利禅寺,创建于盛唐开元(公元713年)年间,宋庆历初(1041年)改为普通寺,该寺位于萍乡北杨岐山,距市区23公里,这里群山环绕,溪涧莹流,松柏苍翠,修竹婀娜。地势犹如天堂开放在大地上的青莲花,其中一瓣仿佛一尊大肚弥勒,普通寺则轩于寿桃峰的弥勒脐下,奇姿绝妙,无与伦比。杨岐寺普通寺坐西北朝东南,占地面积7600多平方米,原建筑面积2500多平方米,现存建筑面积1200多平方米,寺内现有如来佛、观音、关帝等大型塑像,还有护法韦陀、 十八罗汉、二十四诸天等木雕神像,小门、院落、大雄宝殿、观音堂、住宅一应俱全。杨岐普通寺肃穆庄严,金碧辉煌,富有我国南方古刹的独有风格。真可谓是殿宇峥嵘,云烟缭绕,古塔巍巍,古柏参天 。 杨岐寺作为佛教杨岐宗的发祥地,在国内外具有重大影响,尤其在日本影响更大。据1987年7月,日本爱知大学教授、日本禅宗研究所副所长铃木招雄介绍,杨岐宗在日本影响很大,其信徒发展到100多万人。 2010年被列为重点开发风景区,2014年被列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隶属于杨岐(歧)山风景区管理。杨岐(歧)寺现任住持为少林寺住持释永信担任。 乘广禅师 名僧乘广禅师在东峰开山,高徒甄叔在西峰建寺。杨歧寺始建于唐代,那时杨歧山寺宇栉北,梵宫耸峙,盛极一时。“独步杨歧山顶上,建出花宫胜仙阙,文台壮势射虚空。”直到宋代,杨歧山仍然是“傍古千间屋,腾空百丈楼”。杨岐寺有殿宇十八间,由正殿、后殿、经房、宝塔等组成。走进正殿,可以看到如来佛像,十八罗汉和二十四诸天造像。寺的两侧有唐碑两块,皆为原塔铭,塔被毁后移至寺内,嵌在两侧。左为乘广禅师塔铭,铭为唐代诗人刘禹锡手书,实为罕见,较为珍贵。寺后有一株唐柏倒栽柏,传为乘广手植,至今枝繁叶茂,郁郁葱葱,与千年古寺相映衬。 方会禅师 宋代时方会禅师来杨山创杨岐宗,与黄龙慧南的黄龙宗同为临济宗的两个支派。在唐代中叶中国禅宗有五家:临济宗、沩仰宗、云门宗、法眼宗、曹洞宗。到宋代临济分为黄龙、杨歧二家,但黄龙一派仅经数传,至宋代末年即绝传。因而临济宗剩下杨岐宗,由于杨岐、临济也不用区别,故以后就将临济宗称杨岐了。临济宗(杨岐宗)历经宋、元、明、清,独荣独昌,弘传至盛,法流繁衍,广布南北。不仅如此,杨岐派历代都有和尚去日本传临济宗旨,前后去日本的高僧就有二十九人。 孽龙洞 孽龙洞 萍乡市孽龙洞景区是杨岐山风景名胜区下辖的喀斯特地貌岩溶型景区,孽龙洞因道教四大元师之一许真君擒孽龙于此洞而得名,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孽龙洞内石乳遍布,形态万千。"卧龙厅”高约六米,其顶部有一钟乳石长约二丈,形如龙首高昂,龙身则蟠隐于顶内,形象逼真。“茅舍春柳”一石酷似村野茶肆酒馆,紧贴着石壁挑出,顶上流岩,似厚厚一层茅草,檐下可侍立四、五人;在其对面,隔一泓清水,一片浓密的钟乳石十分象排列在一起的郁蓊垂柳;茅舍右侧,攀援石壁往隙罅里望去,一掬琉璃般的水面上,残蚀的石林,痕迹斑驳,仿如一片被海水淹没吞噬的古城堡废墟。 “芭蕉春雨”,钟乳石如婆娑的蕉叶伸展,立于荫下,倾听从洞顶落下的水滴溅洒的叮咚声,耳边会油然荡起《雨打芭蕉》的旋律。来到“蓬莱仙境”的宽敞洞室里,美景之多,大有顾盼不暇之感:其中央水面上,三山屹立,陡石岩,小中见大,气势超脱;其右侧,有一白纱状石乳从半壁流挂而下,如一顶硕大的圆帐;再往前看,斜坡上则是互相映掩的柱群,宛若古罗马的神庙遗迹。 洞室的后顶,却是另番景象,千姿百态的石乳,似繁华吊灯,似串串挂饰,似帏幕,似流苏,令人叹为观止。在被称为“音乐厅”的洞室里,众多的钟乳石成片状低垂,如同重重幔幕,有的薄如瓷片,暗弱的灯光也能透过,轻击之下,竟能发出美妙的音响。洞内还有不少的石笋、石柱,形态各异,千奇百怪,有的平地而起,有的从天而降,有的天地相连,在五彩灯光的照耀下,玲珑剔透,色彩缤纷,令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 。 杨岐二十四景 1杨岐山 杨歧山层峦叠翠,山势嵯峨,四时秀色,气候宜人,素有“二十四景”之称,是一个以优美的自然景观为外延,以丰厚的人文景观为内涵,构成融自然风光和宗教文化为一体的省级重点风景名胜区. 2新坝水库 新坝水库又名凤鸣湖,该水库是一九五八年建的,是上栗县第三大水库,位于杨岐山脚下的中段村,水库库容387万立方米,就象一座人工湖,湖的中央有三座四季青绿小岛,湖水碧波荡漾,在湖边可垂钓,在湖中可划船、游泳、湖左边的庙泉山有奇山异石,并有游客赏的溶洞,洞中的石钟乳千姿百态,真可谓湖光山色,九曲回肠,奇山怪石,风景秀丽。 3案山关 “杨岐(歧)三关”之一,另有“寒婆关”、“同庆关”。案山关两峰交耸,左右并峙,中平如案,前人曾写过一首《案山关诗》:“楚界连吴界,前山复后山。升平风日好,云影漾空关”。革命战争年代,有十八位烈士被敌人杀害在案山关脚下,案山关古代是兵家必争之地,是上栗通往萍乡必经之地,现319国道在案山关睛穿山而过。案山关自古就有过山亭和碑立于山间,被破坏。 4山顶泉 杨岐山到处有好水,甚至山顶也有好水,常年四季涓流不绝,“山顶泉” 这池泉水,地处高山,碧如猫眼,冬天也不涸竭,常年四季歌淌流不息,站在“山顶泉”井边,俯视碧澄的泉水,眺望远处的景色,心情格外舒畅。站在山顶泉的山上可望到前古塘,它能容六十万方水,可以划船,塘边了有两座小山,叫乌龟下水。塘里水碧如镜,青山绿竹倒映水底。 5金瓶晒果 猴子扒石 相传老和尚率一猴子,路过山地,猴子看到“金瓶晒果” ,就从横路上跑去,贪看“金瓶晒果”变成了“猴子扒石”。 6寒婆岩 相传“天下大慈化”庵子有一尼姑来杨岐,死在于此石崖下,来到此地顿觉特别阴凉,原有寒婆庙。寒婆崖是杨岐三关之一,地势险要,一夫把关,万人莫入,相传黄巢就没有通过此关。 7观音崖 此崖地处杨岐寺旁边,危崖壁立,高广数十丈,难于攀登,相传崖鹰在此发派,年年在此孵子。相传老虎也在此发派。老虎要生子,就入老虎洞。观音崖下,现建有观音堂。 8观音洞 观音洞位于关上村狮子窝,与孽龙洞相连,是一个形成于一点八亿年前的天然溶洞。相传古代潘阳湖有条孽龙企图把江西变成泽国,到处兴风作浪残害百姓,因犯天条而藏孽龙洞里,被天将追赶在山脉间钻山逃避,从观音洞钻出。观音菩萨在孽龙出口处化村姑变化铁链为面条让孽龙吃下后锁住其心交许真君制服。故命名为观音洞。观音洞洞内石笋、石花、石幔玲珑剔透,千姿百态,声色俱备,洞内常年溪水相伴,景色奇特。 9子午泉 每当子午时刻,泉水涌出特别大,子午时过后泉水又退去了。相传子午泉是与海相通。 10张口狮子望长沙 杨歧山气势磅礴,张口狮子岭、万仞峰、龙峰,三峰如笔架横亘,张口狮子雄踞中央。站在天宝坡仰望张口狮子岭,山顶真如一头张口狮子,狮子的头部、眼睛、鼻子、嘴巴都活灵活现,栩栩如生。相传登上张口狮子岭,能够望到长沙城。曾有人作诗曰:“长沙牵出一根藤,走到杨岐结个瓜,瓜叫张口狮子岭,站在瓜上看长沙”。 11万杉窝 万杉窝地处于杨歧寺山后,相传建“慈化寺”的杉树都是从万杉窝的一个井中运去的,慈化那里有个“出木井”,万杉窝是个只有几户人家居住的小村落,但这里人杰地灵,著名的旧社会才子肖坦(文廷式的好朋友)就是万杉窝人。 12猪嘴巴 此处是与杨歧寺山相对,是一座石山,这里的山脚就象一只猪嘴巴伸向杨岐寺。 13阴水洞 该洞在观音崖脚下,杨歧村是盆地没有出水口,整个杨歧盆地的水就是从阴水洞走了。 14杨岐石窟 此石窟在观音崖壁上,各种形态,惟妙惟肖。 15千丘田 千丘田和千丘出水井在杨歧山东麓的东峰山坡口,分布着许许多多的梯田,有的如腰带那样狭长,有的像井口那般窄小,层层叠叠,纵横交错,这就是千丘田。距杨岐寺二公里,据说曾有人到千丘田数过,从左边数到右边,只有999丘,从右边数到左边,还是999丘。这时已是傍晚收工时分,一个在田里劳动的农夫捡起放在地上的斗笠、蓑衣,数田的人才发现,斗笠、蓑衣底下竟然还有一丘田,不多不少,合起来整整一千丘。相传千丘岭的二千多丘小梯田都是孽龙造的,造了田后,没有出水之处,许真君追孽龙经过这里,看到这种情况,又造了一口出水井,出水井经常出红水,也叫红水井。 16铁笼关虎 此处位于前古塘上面的曹家屋后面,这里地形险要,环境优美,六十年代,萍乡铁路部门曾在这里办了一个知青点。 17何仙庙 该庙位于张口狮子岭的半山腰,传说一姓何的裁缝在此处的山洞中圆寂,后来人们在山洞口建了一个何大仙庙,庙门的对联就是万杉窝的才子肖坦写的其对联是:“朝朝朝朝朝朝应,处处处处处处灵”。这里地形十分险要,庙的后檐就是石洞,洞中有清泉涌出,庙前有一条通往杨岐林场的公路。 18方竹林 方竹林,杨岐特有,只有在杨岐普通寺、杨岐万安寺等地方才生长,移至其它地方都不能成活,它是一种观赏竹。粗看似圆形,用手触摸是方形。此外,还有观音竹、墨竹也颇有名气。传说杨岐原本没有方竹,杨岐山住着相依为命的娘儿俩,儿子至孝,这年九月,母亲得了重病,快不行了,对儿子说,她想尝尝鲜笋的味道。儿子听了以后非常为难,只好摇着竹子大哭,你想想看,九月是秋季,到哪里去弄鲜笋?也许是他这一片孝心感动了天地,瞬间,他身边的竹筷子纷纷落在地上,化成一根根竹笋,从此杨岐有了形状象筷子一样的方竹。另一传说是佛祖当年来参观杨岐道场用过的筷子长成的竹子。 19观音堂 陈家田观音堂位于杨歧境内的东古岭的半腰上,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观音堂前有一棵二百多年的观音柏,有一口二亩水面的泉塘,右侧有三块几丈高的巨石,叫顶天石,这里环境幽雅,山水相依,森林茂盛,景色迷人,战争年代有萍乡地下党著名人物肖炳实曾以此为据点进行长达二年的革命活动,肖炳实系杨歧金鸡村人,曾留学苏联,三十年代担任过共产国际驻苏维埃代表,解放后,历任中国教育总工会主席,商务印书馆馆长,中国二十四史的编辑等职。 20白猿洞、罗汉洞、万人洞 万人洞能容两千人,有石椅;还有云霄洞,洞内有石田、石慕帐,敲之像铜锣响。 21唐塔、唐碑、唐柏 唐柏,又名名“倒裁柏” 唐塔有两座,一座是乘广禅师塔,位于杨岐普通寺的右侧,高2.35米,呈八角形,由花岗岩石垒成,塔身浮雕古朴雄浑,具有古代建筑风格。甄叔禅师塔在杨岐寺左侧,高1.78米,宽0.88米,形似方亭,又称油盐塔,西塔已列入“江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唐碑杨岐寺正六墙壁上用下玻璃框着两块唐碑,是我省仅有的全国著名的唐碑,1957年 被江西省人民政府定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一块是唐代大诗人刘禹锡为杨岐寺乘广禅师撰写的碑 文,由刘禹锡篆刻,建于唐元和二年,此碑高2.8米,宽0.9米,字数1350个;另一块是《甄叔 禅师塔铭》,公元832年唐大和元年建,沙门至闲撰文,僧元幽书写。此碑高2.8米,宽0.9米 数字527个。前者为刘禹锡的得意之作,后者书法如行云流水,均属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道 光17年(1837年)住持将二块塔铭分别镶嵌在前殿正门左右墙上。 唐柏杨岐寺后有一株唐柏,名“倒裁柏”,传说为甄叔手植,故又称“甄叔柏”,此树高31米,围7米,直径2.33米,传说此柏是和尚施法栽活的,因此叫“倒栽柏”这树虽经千年风霜雨雪,仍然苍劲挺拔,枝繁叶茂,生机盎然。2 000年6月间,中科院植物研究所专家对唐柏进行了研究考证。 22文廷式墓 文廷式墓 该墓为江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坐西北朝东南,占地100平方米。文廷式是中国清末著名的思想家、史学家、文学家和诗人,他曾为珍、瑾二妃的老师。创立“强学会”,并对“百日维新”产生很大的影响。这座墓葬坐落在古寺唐柏的后面,墓碑朝南,地形是“丹凤朝阳”。在墓葬的后座有文廷式墓碑、墓表、还有一对石柱,凡游览杨歧山的人都要游览文廷式墓,阅读一份珍贵的历史文物——文廷式《墓表》(石刻),墓表系其生前挚友沈增所撰。碑文、对联清晰可辨,联曰“青简尚新,宿草将列;鸱鸮东徙,松檟成行”。 23杨岐万安寺 原名南源广利禅寺,旧址毁于民国运动中,现存遗址于杨岐乡关上村泰岭近十里脚下,背座杨岐山境内的"钟形岭"下,据《昭萍志略》记载“南源寺在县北萍实里,即万安院,宋高远南源寺诗:”行县忘崎岖,得景如期集,溪声风雨声,山涧云烟湿,基址真隐藏,安抱自朝揖,抠衣造方丈,步履登显岌,供目有霜林,青红皆可拾“。相传,佛祖经过杨岐山时赐钟为山,曰“振悟大千,佑万民平安”,故名“万安寺”。寺院成品字形,围钟形岭而建,主要供奉着迦牟尼佛、观音及文殊等佛菩萨,曾香火兴旺,现在遗址、碑文及方竹林等,萍乡县志有相关记载。 24斑竹山凌云寺 斑竹山凌云寺(又名慧历寺寺),斑竹山起义的总指挥部。1927年12月由中共安源市领导,上栗区党部直接指挥的斑竹山起义的总指挥部。现存荒废寺庙,有僧人住寺。该寺历史上香火兴旺,僧众上百。。旧址占地面积300平方米。建筑面积150平方米,坐南朝北,保护地带旧址四周200米,建设控制地带旧址四周100米,建设控制高度10米。